张琴介绍,在她所在的学校,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老师会在家长会的时候跟家长交流得比较多,也会时常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学校还会定期举行面向全校的心理座谈会。
此外,46.6%的受访家长希望学校鼓励学生进行同伴交往,44.6%的受访家长建议对有需要的同学及时开展精准疏导,39.1%的受访家长期待学校重视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活动,33.9%的受访家长希望配齐配足心理健康专职教师,24.6%的受访家长希望规范校园心理健康监测。
“有的孩子是兴趣班太多,或者是学习压力大,有的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可能会有亲情方面的缺失。”张琴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不好,也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受访家长中,孩子处于小学及以下阶段的占29.8%,初中阶段的占16.1%,高中阶段的占15.9%,大学阶段的占35.3%,研究生及以上阶段的占2.9%。
田宏杰说,学校教育首先要跟孩子建立情感连接;其次,老师要抱着好奇的态度而不是教育的态度去关心学生;第三,老师要有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沟通的智慧,如果老师一直用传统的思路看待学生,可能很难理解他们的一些问题,但如果老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素养,转变认知方式,能看到孩子出现问题背后的原因,就更容易给孩子提供更多帮助。
田宏杰认为,老师和家长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不能通过正常途径解决问题,是认知上的困难、缺乏方法还是能力不足,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到既满足孩子内心需求又符合社会规则的路径,这样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逐渐解决。
周瑶觉得,针对有问题的孩子进行一对一的疏导很重要,“发现了苗头,不仅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帮助,家长、班主任、任课老师也都要深入分析孩子的问题。其次要引导孩子与同伴交往,很多孩子就是觉得自己太孤单了,特别是稍微内向的孩子,与同伴交流后情况会好很多”。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教授田宏杰表示,当下我们越来越关注人格的全面发展、人生意义的实现,在这个前提下,大家普遍对心理健康越来越关注,尤其注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碰到学生有压力,张琴会帮助他们找到压力源,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比如多鼓励学生、建议家长停掉兴趣班、少布置作业、让家长多陪伴孩子等。
压力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调查中,受访家长认为学习压力(71.7%)是孩子面临的主要压力源,然后是家庭氛围带来的压力(50.9%)、人际交往压力(49.1%)和情感问题(40.3%),此外还有:对周围环境的不适应(39.9%)、就业压力(37.7%)、经济压力(28.6%)、其他压力(3.0%)等。
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应该加强哪方面工作?对此,58.9%的受访家长期待学校引导学生敞开心扉,接受老师的建议和开导,58.6%的受访家长期待学校深化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了解,54.0%的受访家长希望举办专题研讨会,为学生就业升学释疑解惑。
张琴说,保持家庭氛围的松弛很重要,家长不要经常批评孩子,要多与孩子谈心,鼓励孩子。同时也要让孩子多经历一些事情,磨炼意志,提高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
“我们学校目前的心理老师是其他科目老师兼任的,用来做心理辅导的时间比较有限。”张琴希望每个学校都能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老师,这样更专业、权威,也能帮助到更多孩子。
田宏杰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首先来自于学业压力,比如学业焦虑、考试焦虑,还有因学业压力过重所产生的厌学、挫折感。其次是社会交往能力较弱,人际沟通能力较弱的孩子,比较难以解决与同伴发生的冲突,会将同伴交往中的挫折内化为心理健康问题。此外,还可能由于内在价值感缺失产生“空心病”问题。
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调查中受访家长表示,心理咨询与辅导(53.7%)、心理健康教育课程(53.5%)和心理沙龙主题讲座(40.3%)开展较多,还有心理主题班会(36.3%)、心理情景剧(34.2%)、心理普查(16.4%)、其他(3.2%)等。
重庆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周瑶很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我每天都跟孩子聊天,听他分享当天高兴的事情和不高兴的事情,了解他为什么不高兴,帮他疏导或告诉他正确的应对方式。”
凝视黑夜5月,教育部以“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促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开展了首个宣传教育月活动,希望藉此营造积极关心关注、支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受访家长中,一线城市的占34.5%,二线城市的占39.1%,三四线城市的占19.5%,县城或城镇的占5.5%,农村的占1.4%。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近日对1000名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0%的受访家长认为需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58.9%的受访家长期待学校引导学生敞开心扉,接受老师的建议和开导,58.6%的受访家长期待学校深化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了解。
田宏杰说,面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最重要的是要看到背后的心理需求。如果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只看到问题、矫正问题,单纯告诉孩子不能做出某种行为,实际上并没有解决问题。比如某个孩子叛逆、不听话,实际上可能是希望别人注意到他,希望自己的观点被认可,这时候如果只是告诉他不要叛逆是没有效果的。
“当孩子与大人之间的情感连接不够时,道理讲得再好孩子也很难听进去,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要先与孩子建立起情感连接,让孩子在关爱下长大。”田宏杰说,当孩子获得足够的情感支撑时,再去分析问题找解决方法。
“我会通过跟家长沟通和自己的观察来了解孩子,有的孩子可以从他的行为看出他的状态,有的则需要老师多观察。”福建福州某小学语文老师张琴说,家长和老师要多关注孩子,与孩子多沟通,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状态。
903.77MB
查看618.15MB
查看10.6MB
查看842.11MB
查看783.79MB
查看297.21MB
查看658.66MB
查看958.63MB
查看162.68MB
查看264.30MB
查看935.28MB
查看442.85MB
查看958.89MB
查看433.16MB
查看395.71MB
查看603.43MB
查看429.44MB
查看284.16MB
查看413.83MB
查看302.65MB
查看748.44MB
查看134.75MB
查看679.64MB
查看889.28MB
查看607.47MB
查看902.10MB
查看615.34MB
查看840.41MB
查看732.51MB
查看208.15MB
查看564.49MB
查看338.91MB
查看750.34MB
查看874.42MB
查看607.62MB
查看170.81MB
查看293.50MB
查看592.73MB
查看296.75MB
查看727.79MB
查看443.60MB
查看533.65MB
查看881.26MB
查看354.21MB
查看223.48MB
查看901.24MB
查看858.88MB
查看435.70MB
查看944.44MB
查看329.82MB
查看275.34MB
查看816.29MB
查看604.79MB
查看679.28MB
查看834.31MB
查看410.84MB
查看160.67MB
查看820.25MB
查看685.97MB
查看698.44MB
查看502.59MB
查看908.66MB
查看851.77MB
查看872.47MB
查看252.96MB
查看516.11MB
查看610.45MB
查看378.38MB
查看847.17MB
查看225.38MB
查看826.29MB
查看445.89MB
查看538.66MB
查看283.86MB
查看514.24MB
查看424.32MB
查看223.87MB
查看419.88MB
查看500.24MB
查看333.41MB
查看983.94MB
查看533.85MB
查看606.57MB
查看304.21MB
查看989.84MB
查看466.60MB
查看954.49MB
查看969.67MB
查看549.57MB
查看366.52MB
查看575.98MB
查看665.77MB
查看893.42MB
查看978.10MB
查看940.64MB
查看966.43MB
查看558.58MB
查看913.10MB
查看656.98MB
查看799.37MB
查看788.37MB
查看715.31MB
查看816.79MB
查看111.61MB
查看
270 建瓯ak
火力全开!高炮分队跨昼夜出击📦
2025-07-01 10:35:56 推荐
404 188****7928
国家消防救援局发布公告📪
2025-06-30 17:45:52 不推荐
368 152****4262
GBU-57学着点,看看东方大国的高超音速再入“钻地弹”📮
2025-07-01 22:03:44 推荐
86 海底人鱼纸牌接龙
江西2.8万元“天价”救护车事件查清,网友为何说是“农夫与蛇”?📱
2025-06-30 16:59:16 推荐